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精准破题促提升 以评赋能育新人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(麦积校区)开展本学期第二次青年教师评课活动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10-24 】



为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,精准破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短板,持续夯实教学基本功,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,1022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麦积校区2号教学楼103教室,精心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青年教师评课活动。全院思政课教师以“现场听课观实效—集中评课指方向—互动研讨定方案”的闭环模式全程参与,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加速提升精准诊断、出谋划策。

活动现场,教学展示环节亮点频现、特色鲜明。示范课教师丁文君以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第三章“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”为授课核心,采用“榜样引路”教学法,通过讲述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时刻,仍强忍剧痛整理核试验资料的动人细节,将“崇尚精神”这一抽象理论概念,转化为可感、可学的价值标杆。课堂上,她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“精神传承与青年责任”,既守住了思政课的理论深度,更以情感共鸣让思政课堂充满温度。

青年教师白嘉乐则聚焦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第一章“错误的人生观”主题展开教学。他以“问题导向”搭建课堂框架,先系统梳理了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核心特征与现实危害,再结合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、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发展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价值困惑案例,引导学生辨析错误观念的成因与规避方法。整堂课逻辑链条清晰、理论讲解扎实,不仅展现出他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把握,更体现出良好的课堂节奏把控与学生引导能力。

课后评议环节,全体教师围绕丁文君、白嘉乐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既肯定了丁文君老师示范课中榜样案例选取精准、人物鲜活且理论与实践衔接自然的优势,建议增加学生分享身边精神榜样的互动以强化主体参与感;也认可白嘉乐老师课堂教学逻辑严谨、层层递进且理论功底扎实的特点,同时提出可融入更多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案例,或设计小型课堂讨论环节,帮助学生更主动地辨析错误人生观,让理论讲解更具现实代入感。

此次评课活动不仅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,更搭建了“以评促学、以研促教”的交流平台。后续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聚焦青年教师成长痛点,通过“靶向式”评课、“一对一”帮扶等举措,助力青年教师快速补齐能力短板,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储备骨干力量。

供稿:尹习翠  供图:尹习翠  编辑:孙丹丹  编审:黄彬